接连两天的台风雨,把人泡得发潮。
一开始,还庆幸水汽来得及时,抚去了一些秋燥。
可雨说下就下,一天下几回,出行麻烦不说,人也没了胃口,卸了精神。
这样的天,就该弄点带劲的菜,祛祛缠人的湿。
翻出厨房角落里的泡菜坛子,揭开盖,酸辛气就冲了出来——不是呛人的辣,而是带着甜意的清冽。
坛子里的仔姜,是上个月泡的。
那会儿新姜恰好上市,还带着粉色的芽尖,筋少多汁,一掐便冒出股鲜活劲儿。
取干净筷子,打捞出来几块,切成片。
拈一片入口,脆生生的,酸水儿在嘴里漫开,又泛起一丝姜特有的辛香,顿时就觉得胃口开了。
这泡仔姜,炒肉是最好的。
材料都简单易得,做起来也不费事,好吃得不耍一点花招。
泡仔姜炒肉
肉须是五花,二刀也行,总之要肥瘦相间。
买回来不着急改刀,扔冰箱里急冻一会儿,硬身了才切得漂亮。
我喜欢 2-3mm 的厚度,太薄易焦,太厚腻口,这个尺寸炒出来刚刚好。
五花肉是要头一个入锅的。
小火煸一煸,原本雪白的云絮,便化成晶莹的琥珀,这菜的香味基础也就定了。
川味小炒嘛,少不了豆瓣酱来助阵。
它能将油汤染得红亮,叫食材更显声色。
花椒我也爱加一撮,在油里噼里啪啦一阵子,没多少麻,但能撩起阵阵香。
泡仔姜作为风味灵魂,却是最后一梯队登场。
因为那酸香气易散,只稍激发出来,立马收手。
而且炒久了,姜片就没了脆劲儿,也失了趣味。
凡是用上泡姜、泡椒的菜式,都可以加两勺泡菜水进去。
酸香会先被油温压下去,继而又从食材缝隙里钻出来,比单用泡姜更灵~
现下仍是嫩姜的尾季,家里若没有泡好的酸姜,我还有个速成的法子,类似酸嘢的做法。
准备仔姜 300g,盐 1 小勺,糖 4 大勺,米醋 5 大勺,小米辣 2 个。
仔姜切薄片,加 1 小勺盐腌渍半小时杀青,冲洗后挤干水份。
再加 4 大勺糖、5 大勺醋、2 个小米辣碎,拌匀腌渍 2-3 小时,即可。
直接吃,仍有些辣,酸甜感也比较浅,但入菜已经够用了。
属于风味更野一点的版本,主要方便解馋。
- 泡仔姜炒肉 -
[ 食材 ]
五花肉 / 二刀肉 400g 泡仔姜 150g 蒜瓣 5 颗 花椒 1 小勺 青红尖椒各 2 个 青蒜 2 根 郫县豆瓣酱 1.5 大勺 生抽 1 大勺 糖 1/2 小勺 泡仔姜水 2 大勺(可选)
1 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 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谱 ]
1. 五花肉 / 二刀肉切薄片,如果切不动,先包保鲜膜冷冻 1 小时再操作
2. 泡仔姜、蒜瓣切片,尖椒滚刀块,青蒜切段
3. 起锅加入菜籽油烧熟降温,放入肉煸炒出油脂,放入蒜片、1 大勺郫县豆瓣酱、花椒小火炒香
4. 倒入泡仔姜、尖椒、青蒜、1 大勺生抽、1/4 小勺盐、1/4 小勺糖和泡仔姜的水,大火翻炒 1 分钟出锅
吃泡仔姜炒肉,我的第一筷子总是留给仔姜的。
入口脆卜卜,酸得清爽,辣得温和,尾调勾起一抹甜。
嚼一嚼,吃饭的精气神都归位了。
五花肉亮晶晶的,肌理都是泡姜的酸香,刚好把肉的油汽化了。
肥肉焦香,瘦肉有嚼劲,最后喉头回甘。
吃这菜,米饭一定得满上。
热腾腾扒拉两碗,吃得眉飞色舞,额头冒汗才痛快。
吃罢咂咂嘴,舌尖还留着那点似有还无的辣。
暖意从舌尖一路到胃里,填得满当,比什么都能驱散骨子里的潮。
最近还写了这些好吃的
# 这里是广告 #
知道你们肯定会要现成腌仔姜,我有备而来。
这款仔姜之前是我定制螺蛳粉的赠品,大家都说好吃想要单买,就让它单独出道了。
它选用辣味柔和、筋少多汁的头茬嫩芽姜,按照广西老表腌酸嘢的方法,加适量辣椒、盐、米醋、冰糖腌制而成。
配料表只有食材和必需调味,没有防腐剂、添加剂!
戳下图即可购买� � � �
一入口,真的脆嫩会爆汁,酸甜中窜出丝丝辣意,好上头。
辣度没有很高,也不像老姜那样呛喉,工作室不能吃辣、不爱吃姜的人都被它收买了。
一瓶 500g,2 瓶只要 55 元,开罐就能吃,下饭、配粥、炒肉都特别开胃。
* 收到记得放冰箱冷藏保存
配资网官网入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