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刊 Newtype》“创作者之魂” 专题中,脚本家冈田麿里回顾了自己从 “避世少女” 到 “用文字唤醒共鸣” 的创作之路,分享了她对角色、故事与制作现场的独特理解。
一、创作起点:文字带来的 “活着的同感”
冈田的创作启蒙,始于少女时期与老师的 “文字交流”—— 通过读书感想与老师互动,让她第一次感受到 “自己的存在被回应”。这种 “让他人与自己产生共感” 的体验,对长期觉得 “有我没我都一样” 的她而言,是强烈的 “活着的同感”,也成为她立志成为脚本家的契机。
毕业后,她从游戏专门学校转向影像作品,比起 “想写的类型”,更执着于 “想写的故事与心境”。那些在避世岁月里积蓄的情感,让她以惊人的速度输出脚本,即便如今回望,仍感叹 “若能保持那时的速度感就好了”。
二、角色塑造:从同学的 “吐苦水” 到守护 “不被理解者”
冈田创造角色的灵感,藏在年少避世的经历里 —— 同学到她家倾诉时,她需从有限信息中想象其他同学的形象、补全故事转折,这种 “脑内补完” 的能力,成了塑造角色的基石。
她尤其偏爱 “不被理解的角色”:
展开剩余62% 《真实之泪》的石动乃绘,凝聚了她的憧憬 ——“不融入世间却活得纯粹”,因工作人员 “理解不了她”,冈田生出强烈的保护欲,“必须守护这个角色”; 《机动战士高达 铁血孤儿》的奥尔加与三日月,前者 “向着无回报的结局狂飙”,后者 “专注于绝对的使命”,都是让她 “写得最烦恼” 的角色,甚至会在泡澡时突然为角色的命运大喊。冈田认为,“被所有人爱” 的角色难获 “强烈的偏爱”,她更想在 “让多数人喜爱” 与 “向某个人传递独属信息” 之间找到平衡。
三、脚本家的坚守:平衡 “突破力” 与 “现场感”
作为脚本家,冈田最重视 “兼顾观众与制作现场”:
她希望脚本能成为 “有强度的素材”,让工作人员产生 “想画这个表情”“想搬上舞台” 的冲动,不辜负大家为作品投入的数月时光; 面对监督、制片人的意见,她认为脚本家需兼具 “领跑的突破力” 与 “照顾众人心情的平衡感”,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写出 “打动不了任何人的半吊子脚本”。这种坚守源于她的不安:脚本往往一两年后才公开,她怕 “未来的自己失望”,因此拒绝 “求稳”,哪怕一句台词 “发痒”,也要反复推敲,直到找到 “戳中痛点” 的表达 —— 这是她与未来的约定。
四、给新人的建议:完成一本脚本,突破 “自我意识”
冈田对想成为脚本家的年轻人的建议很直接:“从头到尾完成一本脚本”。她认为,这一步能让人跨越 “自我意识的障碍”,若能接受自己写出的作品,便是 “关键的一步”。
对她而言,创作永远是 “与世界连接的方式”—— 从少女时期的读书感想,到如今打动无数人的脚本,文字始终是她确认 “存在” 的证明。这,就是冈田麿里的 “创作者之魂”。
发布于:四川省配资网官网入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