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仅是黑龙江的高科理科“状元”,还是我国导弹部队“中国剑网”的组建人,更是被第二炮兵首长称为,"能顶好几个导弹旅长"的人。
你肯定想不到,将如此多殊荣集于一身的竟然是一介女流之辈,而她就是我国导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贤玉。
2006年,在我国某次重大军事演习中,李贤玉向首长展示自己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指挥员轻点鼠标,多支导弹旅、多种型号武器装备在同一作战指令下,划过长空,精准射向事先预定好的目标,没有出现任何偏差。
这让当时观摩的第二炮兵首长忍不住赞叹,别看一个弱女子,能顶咱们好几个导弹旅长。
而凭借此次的研究成果,李贤玉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为了这项研究,李贤玉在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又做出了多少的牺牲。
当时国内在导弹指挥系统方面还处于比较落后,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不得不对持有的武器装备以及操作系统进行大范围的修改和创新研发。
或许在部分人看来,做研究,就只要待在办公室里面写写画画,拿笔算一算就好了。但想要真正解决问题,绝对不是单纯地关起门来,用纸笔就能计算出来的。
为了解决不同型号的武器装备和操作系统数据等方面的联系,李贤玉经常亲自来到导弹基地,实地进行考察研究,甚至还深入西北戈壁。那里的环境有多恶劣,根本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更何况还是一个女人。
刚来没多久,李贤玉的皮肤就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加上高紫外线的照射,让她原本洁白的肌肤,没过几天就变得黝黑,连家人都不敢相信,这个皮肤皲裂、黝黑的女人会是李贤玉。
但这些都没有让她退缩,为了得出最准确的数字,她在戈壁一直呆到圆满完成此次调研考察。
之所以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于女性参军做科研这件事情都持有怀疑的态度,就是因为当兵太苦了,但对李贤玉来说,从她选择当兵入伍开始,就做好了不怕吃苦、勇于牺牲的准备。
李贤玉于1965年出生在黑龙江牡丹江市,从小品学兼优,在17岁还在上高二的时候,她就提前报名参加高考,并且还获得了黑龙江省的理科“状元”,顺利被北大录取,进入无线电物理专业。
在上大学之后,李贤玉依旧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保持和过往一样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毕业后,又被北大保送研究生。
1990年,李贤玉顺利从北大硕士毕业,当时她身边的很多同学,无不是选择出国留学,或者是找一份高薪工作,但李贤玉却和他们不同,选择了参军入伍。
当兵有多苦,即便不用多做介绍,大家也是有一定了解的。更何况,此时摆在李贤玉面前的选择有很多,基本上都是前途无忧、一片光明,可她偏偏选择了最苦最难的那一条路。
不论是同学好友,还是父母家人,都希望她可以再考虑一下,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做出了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但这个选择,本身就是她经过再三思虑后才做出的,所以不管大家如何反对,这个兵,她是当定了!
在别人看来,当兵不仅苦,而且待遇也不如其他高薪工作来的丰厚。但对于李贤玉来说,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人这一辈子,看似最缺的就是钱,但实际上最不缺的才是钱。因为想赚钱,随时随地都可以,但是报效祖国,一定要在最需要自己的时候。
而如今,国内科技发展尚有很大进步的空间,正是需要各类科研人才的时候,李贤玉更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和所学到的知识奉献给国家。
来到部队后,她被安排到第二炮部队的某个研究所内。
在刚入伍的那一年里,李贤玉并没有因为自己出色的履历表而受到重用,反而被安排到通讯连中做一些基层工作。
李贤玉知道,这是部队对自己的考验,更何况,每一个工种都有它的作用和重要性,她不能好高骛远,就算是最基层的工作,也要认真对待。
很快,海湾战争爆发,这是美国领导联盟军队,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首次使用了大量高科技武器,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看似是美国在和伊拉克打仗,但其实美国也通过这场战争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实力。
这也让中国看到了两国之间的差距,随即便开始对部队进行军事变革,而李贤玉也终于迎来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很快,李贤玉所在部队接到了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任务,而她也在这次研究小组成员名单中,并且是研究团队中年龄最小的技术员,主要是负责网络总体构建和实时数据传输两项重要任务。
当时的研究环境有多恶劣,虽然计算机已经开始运用,但却无法用键盘打出汉字,需要依靠编程“画”出来。
不仅如此,因为此前国内在该领域内完全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李贤玉他们来说,此次研究无异于“瞎子过河”。
为了找到最准确的那条“路”,同时也为了不让自己拖大家的后腿,李贤玉将自己整个丢在图书馆里,没日没夜地找资料、演算。
好在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李贤玉在和队员们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战胜了各种困难,顺利到达了“河对岸”,指挥自动化系统成型,并在1995年的夏天,利用这套系统,原二炮部队精准将导弹发射到某海域指定地点,这也是该系统第一次运用到实际演练中,让当时一位军委首长,一连对着李贤玉说了三个“不简单”。
尽管得到了首长的夸奖,但是李贤玉知道,自己还不能骄傲,因为中国在自动化系统这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当下是高科技的时代,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往往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更是决定了在世界上的地位、话语权。
但彼时,国内更习惯在相关自动化系统上依赖进口,这就等于被别人卡住了自己的“咽喉”。在信息化的高端技术博弈中,核心技术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依赖引进根本无法走得长远。
2007年,尽管遭到多方反对,但李贤玉依旧毅然决然地提出自主研发指挥信息系统软件,并由她全权负责。
她知道,这次的研究和以往一样,甚至是更难,摆在她面前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但为了国家和人民,她必须要努力向前“奔跑”,扫清一切障碍和困难。
在经历了6年的时间,近两千个日夜的付出,整理上万组数据信息,融入全军体系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属于我们自己的战略导弹部队的“中国剑网”终于建成。
因为李贤玉为我国军事科研做出的重大贡献,2015年7月6日,在原二炮部队的晋升将官军衔仪式上,李贤玉被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这也是我国火箭军史上第一位女将军。
谁说女人不如男,李贤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我这人有点虎,你一看我开车,就知道我是东北的,我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正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儿,才支撑着她不断向前,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多少的阻碍,也从不曾有过任何放弃的念头。
对于自己曾经的功勋,李贤玉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她甚至希望自己可以从大众视线中“消失”,最好网上都搜不到任何关于她的资料。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秘密武器”,仿佛一位永远看不出底牌的“武林高手”。而如她所愿,网上能够查到的关于她的资料并不多。
尽管她已经“远离江湖”,但“江湖”上却依旧流传着关于她的传说。
如今的李贤玉,依旧在火箭军某研究所中,继续为我国的国防科研做建设。
而在她们这样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奉献之下,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强,中国老百姓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幸福!
配资网官网入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